不少科學(xué)家、學(xué)者,小時候就曾被吐槽有“怪癖”行為,就算是自己的家人都難以理解。
愛因斯坦童年就是這個樣子,幾歲大的他就很不喜歡說話,即便是家里來了客人,都不會主動說話。
因為愛因斯坦不喜歡與人交流,所以整個人就顯得比較木訥。
童年的愛因斯坦記憶力也不太好,他對于自己做過的很多事情,就算是剛過去一天,幾乎都會忘得一干二凈。
因為他“突兀”的性格,在其他人眼里,都覺得這個孩子長大之后,肯定不會有什么出息。
但是愛因斯坦的“木訥”,并沒有成為他成功的絆腳石,他通過不斷努力,完成了偉大的科研創(chuàng)舉。
長大之后的他,并沒有“傻傻”的樣子,反而是以高智商被外界追捧。
愛因斯坦對于童年“記憶力差”這事曾作出過回應(yīng):小時候的他對于自己想要的東西,就已經(jīng)很明確,如果是與自己無關(guān)的事情,就不愿意花費精力去記憶。
孩子小時候各種“劣跡”,往往會讓大人產(chǎn)生偏見,如此也會扼殺不少“天才”。
高智商的孩子,可能會有以下4個“怪癖”:
喜歡模仿他人的動作
孩子出生后不久,就已經(jīng)掌握了模仿他人動作的能力,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模仿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。
模仿能力較強的孩子,也是高智商的表現(xiàn)。模仿能夠幫助孩子學(xué)習(xí),同時也能夠切身體會到他人感受。
喜歡看著東西發(fā)呆
高智商兒童對于身邊事物比較敏感,尤其是對小事物的關(guān)注度非常集中。
舉個簡單例子,孩子看到地上爬行的螞蟻,會盯著他們看很長時間,而有些父母會認為他們在“犯傻”。
當孩子專注在做一件事時,父母盡量不要去打擾他。孩子正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索問題,了解未知世界。 喜歡提各種不同問題
與大人不同的是,孩子們的思維邏輯更加多元化,他們看待問題的切入點,也是完全不同的。
孩子平時會向媽媽提問“為什么地球是圓形的?”“小狗為什么會搖尾巴?”等類似問題,通過不斷提問,孩子也能夠?qū)W習(xí)到更多知識。
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問題太多,而心生厭煩。
調(diào)查研究顯示:喜歡提問的孩子,思維往往都比較敏捷,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非常強。
孩子很貪玩、好動
小孩子都喜歡各種不同方式的運動,有時候一個孩子可以在蹦床上,連續(xù)蹦幾個小時,看著還是精力滿滿,家人此時也在擔心,孩子是否會太累。
游戲可以釋放孩子多余的精力,讓孩子的大腦進入到啟動環(huán)節(jié),利用腦海中的想象力,孩子會產(chǎn)生更多新奇好玩的創(chuàng)意。 除了保護好孩子的這幾種“怪癖”,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,家長們千萬要記住,那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。 父母的情緒,決定著孩子的未來。
不過,父母的“好情緒”可絕不是靠隱忍而來的。那么,父母應(yīng)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,和孩子和平共處呢?